猫咪可以夜视么?
“猫的眼睛在黑夜里能看清东西”,这句俗语对吗? 先给出答案,这句俗语部分正确。 猫确实可以在黑夜视物,但它们的视力并不好——相对于人类和夜视动物(如犬、狐)来说,猫的夜视能力是很差的。
关于视觉能力,我们通常用“夜视仪”这个概念来描述能够利用微弱光线的设备,而用于夜视的物种也有很多,比如夜行动物中的蝙蝠、老鼠等,以及冷血动物中的蜥蜴等。这些动物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有自己的昼夜节律。
有昼夜节律的意思就是:在白天,它们都闭着眼睛,而在夜晚,则开始苏醒并活动;或者是白天休息,夜间活动。当然,除了黑白颠倒的例子外,也有一部分逆反的物种存在,即白天的活动时间在夜间延长,而夜晚的时间却在白天缩短。
对于具有昼夜节律的物种来说,眼睛是重要的感知器官,因为它们绝大多数都是捕猎者,需要依靠眼睛来看清楚移动的猎物。为了适应环境,它们都必须拥有很好的夜视能力。所以相比于夜视能力,它们更缺少的是畏光的弱点。
而家猫恰好相反,它们是杂食性动物,对食物没有太强的依赖性,也不像其他猎食动物那样需要频繁捕捉自己的猎物。它们对“吃什么”并不挑剔,也不会刻意去追逐自己的食物。
正因为如此,猫在进化的过程中,放弃了像其他夜视动物那样的高耸眉毛和睫毛来阻挡紫外线,也没有像一些夜行性哺乳动物那样,分泌出黑色皮肤,从而保护自己的视网膜不受伤害。猫的夜视能力不好,与它们先天弱小的双眼和复杂的眼球结构有关。
首先,相对于其他夜视动物而言,猫的两只眼睛不是同时睁开的。当它们睁开一只眼时,另一只几乎是不看的。这就导致了它们不可能像其他夜视动物那样,通过两只眼睛的立体视觉来聚焦远处的事物。其次,猫的角膜是没有虹膜的,这也使得光线在进入眼睛之前就发生了散射,影响了聚焦的能力。最后,猫的视网膜中只有锥状细胞而没有杆状细胞,这意味着它们主要依靠锥状细胞来识别颜色和凹凸表面,而对光线的亮度却没有杆状细胞那种敏感的调节能力。猫在暗处虽然能看见,但视野范围和清晰度都很差。 所以,相对于它们强大的嗅觉和听觉系统而言,猫的视觉能力是很弱的。它们之所以能在黑夜中看见东西,只是借助了体内强大的黑暗适应机制,使它们在不增加视网膜疾病风险的情况下,尽量扩大自己在暗处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