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在暗处眼睛为什么会发光?
这个问题的答案能展开很多,我挑一些自己知道的讲一讲吧。 先说结论:所有生物的“发光”其实都是“反射光”,所谓“自发光”其实是不存在的;而猫在黑暗环境中视野会明显更好,是因为它们拥有更高的对比度感知能力。
人类和动物的眼睛中都有许许多多的细胞叫做“锥状细胞”(Cone cell),这些锥状细胞对不同波长的光敏感,因此可以把光线分为几种颜色。其中有一些锥状细胞对红光很敏感,有一些对绿光很敏感,还有一些对蓝光很感光。
当外界光线充足时,各种锥状细胞协同工作,我们可以清楚看见周围的事物。但外界光线不足时,一些锥状细胞会关闭,只有那些对于微弱光照也敏感的锥状细胞保持部分功能,于是我们的视线变得模糊起来(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快速且精准的,不然我们夜间视物就会一片漆黑)。 但猫的眼睛与人类有很大不同,它们的眼睛有4种不同的锥状细胞,而且每一种对不同波长光的敏感性各不相同,比如前面提到的对蓝光不敏感的锥状细胞在猫眼里就非常敏感。这就使得猫的眼睛在黑暗中看着比我们更清晰许多,因为它们对于弱光的感知能力要远大于我们对弱光的感觉。 那是不是猫在黑暗中看一切事物都无比清晰呢?也不是这样。
首先,猫的眼睛除了四种不同的锥状细胞外,还有非常多的杆状细胞(Rod cell),而这些杆状细胞只有一个作用:感受光强。所以从本质上来讲,猫眼的“亮度调节”能力是非常差的。
其次,所有的锥状细胞都有着非常强大的代谢能力,这意味着无论是哪种锥状细胞只要感受到光,都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消耗能量、产生自由基……等等。这些都会对视网膜造成一定伤害,虽然这种伤害可以修复,但为了看清黑夜中的事物,这种伤害总是存在。 所以并不是猫在黑暗中看得见,而是我们在黑暗中看不见。猫其实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 PS. 这个答案参考了我之前写的关于鸟眼科学的文章,感谢各位的阅读!若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