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身上有什么花纹?
说到猫的花纹,那就不得不说到“色块理论”了 这是由美国遗传学家John G. Fleming在1956年提出的 关于物种色素细胞中色素的种类和数量与体表颜色之间关系的一个著名的定律 他认为不同动物的体表颜色是由其体内色素的组成和量决定的 而不同的色素又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的(多因子遗传) 所以如果找到控制特定颜色的基因位点,就能推测出该动物体表的特定颜色 所以当人们发现一只浑身是黑色的猫时,会猜想它的基因组可能含有两个或更多的黑色基因;而发现一只全身白色的猫时,会猜测它可能有黑色等位基因的缺失
当然,实际情况要比这复杂得多 因为除了黑色素以外,皮肤的颜色还受其他多种颜色的影响 比如由细胞产生的胡萝卜素能够使皮肤呈现橙黄色,而维生素B族则会显露出淡淡的蓝色 但总体而言,这个理论还是成功预测了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甚至包括人类皮肤的颜色 我们来具体看一下这个理论如何解释猫咪身上的花纹的
首先,我们知道决定毛色的三个最主要色素分别是:黑色素(black)、褐黑色素(brown)和真黑色素(melanin) 当黑色素在毛发中含量最多时,皮毛呈黑色;若含褐黑色素多,则呈褐色;而含真黑色素多,则呈红色 但不同品种猫咪的毛发中这三种色素的含量各不相同,这就导致了它们身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着色 对于白色猫来说,只要去除体内的三种色素中的任何一种,就能变成白色 例如,白化病(albinism)小猫体内缺乏黑色素细胞,因此无法正常合成黑色素,呈现出白色。这种疾病在雄性猫群中发病率高达3%,而在雌性猫群中发病率不到1%。
而黑斑病(agouti)小鼠则是由于体内缺乏褐黑色素形成的酶,导致褐黑色素不能正常分布到毛发中,从而使机体呈现黑白相间的条纹状花纹。 如果不想失去体内三种色素中的任何一种,又不想要深色毛发的话,最好的方法就是让染色体上不携带任何控制黑色素的基因,即不产生黑色素、褐黑色素和真黑色素。这样的猫咪,全身就会呈奶白色,就像是戴着银色面具的小丑。
不过,虽然黑色素的遗传非常有趣,但引起猫皮肤颜色差异的真正原因还不是特别清楚 一种可能是由甲状腺旁腺的异常造成的[2] 另一种可能是由肾上腺皮质素引起的 对这些激素敏感的细胞能分泌两种蛋白——酪氨酸激酶和蛋白酶 它们的作用是控制表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而影响皮肤颜色的深浅 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由遗传突变引起的一种名为“毛螺旋蛋白”(hair spiroceratin)基因的缺失造成 的[4]。具有这一基因缺陷的个体在发育过程中会产生白色变异,随着毛发替换,全身逐渐变为纯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