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品种观赏鱼好繁殖?
这个问题太笼统了,好繁殖的意思是指容易配种还是容易养殖? 易繁殖和难繁殖的标准又该如何界定? 和人类一样,不同品种的观赏鱼对繁殖的要求也有不同,很难一概而论说什么品种好繁殖。 但我们可以用排除法来探讨这个话题——即通过列举哪些品种不好繁殖或相对难繁殖,从而反推到易繁殖的观赏鱼品种。 我以自己养金鱼的经验总结了一下,并参照网上资料,整理出以下十一种不容易繁殖的观赏鱼,它们各有各的原因:
1.热带鱼类无法在低温环境下繁殖;
2.饲养难度较大的名贵品种(如龙鱼)很难找到合适的配偶,即使配了也对不上胎;
3.身体有异形的观赏鱼(如异形鱼)很难找到健康的另一半;
4.身体有病或有残疾的观赏鱼无法顺利交配或无法正常哺育后代;
5.体型过小或过大(成年体重大约在500克以下的观赏鱼)的观赏鱼,由于性器官发育不全或不易发现,难以顺利繁殖;
6.颜色过于艳丽或体形过于奇特的观赏鱼,因自身条件太好而吸引同类注意,导致争斗无法结束而使发情过程终止;
7.性格太过温顺的观赏鱼,缺乏领地意识,找不到合适的配偶;
8.性情较为孤傲的观赏鱼(如虎皮鱼),因自身条件太差,常沦为雌雄鱼的捕食对象,而无法顺利繁殖;
9.公母鱼年龄相差太大的观赏鱼,生理上达不到配合的条件;
10.放养密度太大或太少,导致鱼找不到合适的配偶;
11.季节不对——有的观赏鱼夏季产卵,而你却把它放在冬天里养护,当然无法繁殖。 以上只是我个人总结的难繁殖的十大原因,仅供参考。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易繁殖的观赏鱼一般是身体健全、体质健壮、放养密度合理且性格不太极端的普通品种。
在所有暖水性观赏鱼中,热带鱼的繁殖方式十分复杂和特殊,在所有生物中也是相当罕见的。一般有卵生和胎生二大类。卵生的有蛋生气味的、口孵的、底栖的、有脂质的、有育儿囊的、有育儿皮的、有育儿兜的、还有雄鱼育儿的(也称斗鱼科)。胎生的有剑尾鱼、孔雀鱼、麦瑞牙、虎尾鱼、象鼻鱼。另外还有半胎生的品种,如红莲灯、红莲子和红鼻剪金鱼等。在繁殖过程中一般出现受精卵水泡化、黏膜化、着床孵化、出芽和幼鱼的发育等等。有的产卵时间长,有的出芽快,有的需较长时间才能发育成熟。产完的受精卵有些会浮于水面(如蛋生气味者和金鱼)有些沉于水底或附着在水草上和缸壁上(斗鱼科或象鼻鱼),有的则由雄鱼或雌鱼孵育着(慈鲷科和金鲳属)。
金鱼是易繁殖的冷水性鱼类,在一般饲养条件下,只要水温达到15℃~18℃的水平并适当投喂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在每年的三四月份它就会自然地繁殖产卵。产卵过程仅1~2小时即可完成,产出的鱼卵呈紫黑色,黏性很弱,散落于池底或缸壁上,经过3~4天的孵化就能出水后形成一群群游动的鱼仔。
热带鱼的繁殖和产仔数是有一定规律的。一般有脂质的和有育儿皮的,产卵较多,如虎皮,红绿灯等。有育儿囊或在鳃部产卵的,产卵适中,如黑线飞吻、四间飞吻、斑马飞吻、小红魔鬼、电光灯等。而卵沉于池底或附着在水草或缸壁的品种产卵较少,象鼻鱼每次产卵4~5粒。慈鲷科的(包括斗鱼科)每次20~30粒,繁殖难度较大。
产仔的品种产仔数较少,一般产10~20尾。象鼻鱼的受精卵在水质较清时才会发育正常。
所以象鼻鱼繁殖时应注入陈水。黑线飞吻、四间飞吻、斑马飞吻和电光灯等在产卵之前,一定要提供一些能反光的光滑平面的材料和水草,供它们产卵和受精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