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凶狗是什么品种?
“世界上最致命的犬”这问题问得有点离谱,但有意思的是,这个问题下很多回答都离题万里,而且普遍对毒理知识和生理机能一窍不通(当然也可能是故意的)……所以正好来聊聊这个话题。 先说结论再解释原因: “没有一种犬是‘世界上最致命’的” 因为“致死量”“致伤率”这些指标本身就非常模糊且难以量化,不同物种间、同种物种不同个体间的差异都非常大,因此无法判定哪种动物“最”致命。
不过如果非要硬扯的话,那可以给出一个答案: “被该物种自身所携带的病原体传染上的人类群体中,受感染而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一种犬”(注意:这里只讨论病死,不谈伤害和中毒) 为了论证这个答案的科学性,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分析:毒理学、流行病学和病理学。
①在毒理学方面,需要明确一点:毒性作用都是相对的,不同物种之间不存在毒性作用强度大小的比较标准。也就是说,不能简单地说某种药物或毒素“X”的毒性就比另一种药物或毒素“Y”强或者弱。例如,对于人来说,砒霜的毒性是大于氰化钾的,但这不代表着砒霜的毒性就大于氰化钠,因为人不是两种物质的适宜受体。同理,对于一些疾病来说,某些药物的防治效果可能优于其他药物,但这并不意味着该药物毒性就小于其他药物,因为人体对非理想受体的耐受性是不同的。
②在流行病学方面,要研究一种病菌(病毒、寄生虫等)的致病力和死亡率与宿主的关系,从而判断这种微生物对宿主(包括人类和其他动物)的致癌危害程度,并以此为基础判断由该种生物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的烈度。而所谓“传播率”这一概念通常被定义为一定时间内,人群中新感染的患者数量占总人数的比例。在这里,我们需要搞清楚两个概念:传染率和发病率的区别,以及潜伏性和慢性感染的区别。尽管它们都反映了一种传染病的流行状况,但是传染率侧重反映传染病传播的速度,即新发生病例的数量;发病率则侧重于感染发生的频率,即每一时间段内新发病患者的人数。 而潜伏期是指病毒感染后到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在此期间感染者并无传染性。若病毒在人体内持续潜伏,不产生明显症状,就不能算作传染源。只有当病毒从隐性感染进入显性感染阶段时,才会开始出现传染性,此时才能算是传染源。 所以,根据以上定义,一只细菌能否成为致命的病菌,取决于该菌感染后造成宿主死亡的概率,而与其是否传播到其它易感宿主无关。换言之,一个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都不会被感染,即便感染了也能清除病毒而不致身亡,那么无论该病传染性强弱如何,都不会对该物种构成致命威胁。反之亦然。
③最后,在病理学方面,我们要研究病原体导致组织损伤的程度及其与该损害相关的功能丧失情况。而对于一个动物而言,其受损器官数目越多、受损程度越严重,该动物死亡率越高。我们需要比较各种病原导致的多个病理改变,综合评估其致死风险。
要想确定某物种的致命性究竟有多强是很难的,我们只能尽量全面考虑可能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定量分析,然后结合定性观点给出一个大致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