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里鱼有什么品种?

庄日亭庄日亭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我绝对有权回答!我在大学做过两年海洋生物学实习,在海上总共待过半年多时间,见过和认识的海鱼不算少。 中国黄渤海、东海、南海都有分布且数量大种类多的主要经济鱼类有: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小黄鱼(P.polymnoides)、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马鲛鱼(Sardinops sagax)、海鳗(Muraenidae sp.)、海蜇(Rhizostoma luteum)、太平洋褶柔鱼(Takifugu pectorale)、石斑鱼(Labrax japonicus)等等; 较常见种类有:鲐(Stromateoides capricornis)、秋刀鱼(Cololabis saira)、蓝点鲅(Hippoglossoides platiffi)、海鲂(Rexea nigripinnata)、异尖线虫(Ceratomyxa benthica)等; 不常见的但有分布的鱼类有:黑鲷(Chrysophysa indica)、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银鲳(Pampus argenteus)、乌鲂(Girella laevigata)、海龟(Chelonia mydas)等等。 我就根据我见过的和你简单介绍一下我国主要的经济鱼类吧。

1.大黄鱼:俗称黄花鱼。身体呈黄色至金黄色,体侧有不规则花纹,背鳍和臀鳍较长,胸鳍大而长,尾柄细长。主要分布在黄海和渤海。属于近海暖温性底层鱼类。

2.小黄鱼:和小黄鱼比较起来,它的眼睛比较大而且突起,所以看起来很“萌”,身体也比较瘦小,黄色较多,体侧无花纹,背部颜色发黑,腹面金黄,常成群游弋。主要分布在大洋东侧沿岸,从东海到黄海、渤海均有。类似大黄鱼的生活习性,也属于近海暖温性底层鱼类。

3.带鱼:身体延长呈纺锤形,背面黑色,腹部白色,两侧各有三条褐色纵带。口大,牙锐,身体长出薄鳞,有暗色条纹。眼小,体表光滑且无鳞。属于近海暖水性上层鱼类。

4.马鲛鱼:身体宽大,呈梭形,灰蓝色或青灰色,无鳞或有细鳞。头大,吻尖,牙利。体侧有七条黑色纵向条纹。背鳍和后头部相连,尾柄短,尾鳍深叉形。主要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海域,是我国东海和黄海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属于近海暖水底层鱼类。

5.海鳗:身体延长圆筒状,呈淡褐色或橘黄色,有不规则的暗色斑纹。口大,端位,牙利。体无鳞且有粘液腺,全身覆盖着一层纤毛,可以防止海水浸入体内。性情凶猛,以其他鱼类为食。主要分布于东北大西洋及西北太平洋沿岸各国,中国属北方种类,主要在渤黄海一带捕捞。属于近海暖水性底层鱼类。 其他还有:海蜇、沙蚕、小章鱼……等,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详细讲了。 如果题主想更进一步认识海洋生物,推荐几本好书:《深海之谜》、《蔚蓝奥秘》、《探索深海》、《海洋科学导论》——刘崇乐著。

匡海岚匡海岚优质答主

海鱼品种繁多,仅生活在北冰洋和太平洋水域的就有5000多种,约占世界海产鱼的1/3。世界海产经济鱼类有1000多种,如黄花鱼、带鱼、鳓鱼、鲐鱼、鲐巴鱼、鳓仔、鲳鱼、马鲛、鳗鱼、鳔、比目鱼、石首鱼、濑尿虾、大对虾、毛蟹、章鱼、乌贼、鲨鱼、金枪鱼、鳓鱼等。

海水鱼营养高、脂肪少,有利于减肥。鱼肉所含的蛋白质、钙、磷及B族维生素等营养素含量高于淡水中养殖的鱼。海水鱼有高蛋白、低胆固醇的优点,鲤鱼、鲫鱼、比目鱼、鲢鱼等每100克鱼肉中蛋白质的含量约为15%~18%,而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中国对虾等甲壳类水产品蛋白质含量约为20%,秋刀鱼、带鱼、鲸鱼等海洋鱼类蛋白质含量约为22%。

专家建议,通常一周吃2~3次鱼,每次100~150克为宜,如果患有高脂血症等心脑血管方面疾病,以3~5天吃一次鱼为宜。最好在烹调时避免用油煎的做法,采用清蒸、少放油的炖煮或者烤制是最好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