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瘟怎么会得?
得了犬瘟热的狗狗的粪便或者口水中有可能含有病毒,当健康狗狗接触到了这样的分泌物后,如果护理不当,没有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很有可能使病菌传染给新到的狗狗,因此主人一定要做好消毒工作,尤其是宠物厕所、食盆和水碗等用品。 犬瘟热是通过疫苗来预防的,因此在接种完成后,注意观察狗狗的体温和食欲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般接种疫苗后7天左右,体内会开始产生抗体,此时如果狗的抵抗力强,那么感染的几率就小。但是如果狗的抵抗能力较差,那么就有可能会发生感染的情况。在疫苗接种完一个月之后,体内抗体水平可达到较高水平,此时的抗体会一直保持到疫苗注射后的半年左右,所以在此时做好疫苗的护理工作非常关键。 如果发现狗狗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等情况,应该立即为它清理分泌物并检查是否接种了疫苗。如果没有接种疫苗,应及时带它去医院注射,并在回家后为它消毒。
除了做好疫苗的护理以外,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有效预防犬瘟热的关键。 例如,定时给狗狗注射疫苗;定期为狗狗清洗饭盒和水碗,保证饮食卫生;不喂生肉,减少寄生虫的危险性;出门散步尽量避开其他患病狗狗;不要与陌生犬只亲密接触等等。
狗天生就有一种能力,能够对抗各种各样的疾病。狗通过接触病原微生物和患病动物,这种能力被激发出来并得到加强。狗最初通过接触患病密度很低的患病动物获得这种能力,然后这种患病密度水平逐步提高。这种逐步提高患病密度接触的办法对狗进行免疫提供了类似疫苗的保护性。然而,如果狗直接接触了高密度的病原微生物或患病动物,狗会发病,所以,这种逐步提高患病密度接触的办法应当注意慎重使用。
幼犬获得抗体和免疫力的途径
狗生病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当狗处在易感疾病年龄阶段时,直接接触患病密度很高的患病动物。幼犬最可能存在这种危害。幼犬最早在出生后3-4周开始与其它犬接触,但此时他们的免疫力还很差。当幼犬接近断奶期间时,母源抗体会降低。如果这时幼犬接触到了患病密度很高的患病动物,就可能存在严重的危险。从生物学的角度说,狗是群居动物,主人不可能将幼犬与成犬完全分开,所以,要防止幼犬接触患病高度的患病动物,可行的办法是让幼犬晚一些时间与其它犬接触,通常在8-9周为宜。
母源抗体从母犬经仔犬吮吸母犬乳汁传给仔犬。因此,母犬在怀孕期间的疫苗免疫非常重要。仔犬在3-4周龄时,母源抗体开始下降。通常在6-8周龄达到最低水平。在此期间,应当让仔犬完全避开可能得病的危险。
疫苗在防止传染病发生中的作用
目前,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是疫苗预防接种。在没有获得足够的资料对疫苗本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之前,我们不提倡给4个月龄以下的幼犬进行免疫注射。建议在幼犬45日龄时注射第一次疫苗,60日龄时注射第二次疫苗,以后每隔2-4周注射1次直至8月龄。此后每年做1次免疫注射。具体要求可以参照疫苗本身的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