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都有哪些皮肤病?
狗狗常见的皮肤病大致分三大类,传染性疾病引起的、外部环境导致的和自身免疫功能缺陷造成的。 其中,又分别有具体的症状和防治办法。 当然,有些皮肤病的症状表现并不是单一存在的,可能交叉复杂。比如犬瘟热的早期症状就有可能会引起真菌性皮炎。而犬细小病毒病的后期则有可能导致皮肤细菌感染等等。这些还需要各位宠主仔细观察,注意甄别。
1.传染性皮肤病 ①犬瘟热(Dogs virus);②传染性肝炎(Infectious hepatitis);③细小病毒病(Puppy diseases)④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等。
2.外因性皮肤病 ①真菌病(Fungus disease);②寄生虫病(Parasitic disease);③过敏性皮肤病(Allergic skin diseases);④代谢障碍和免疫性皮肤病(Metabolic and immune-mediated skin diseases)。
3.先天性皮肤病 ①遗传因素所致的皮肤病;②母源抗体不足所导致的皮肤问题;③免疫介导的皮肤病;④细胞因子介导的皮肤病;⑤药物的不良反应。
【具体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疫苗注射及驱虫工作。
2.保持犬的清洁干燥,防止交叉感染。
3.定期消毒,减少病菌数量。 对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对犬的日常用品定期消毒,用0.5%的过氧化氢溶液清洗患处或浸泡患爪。
4.根据病原微生物类型,选择相应抗毒素治疗。
5.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补充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必要时可以给予口服补液盐以补充营养。
6.全身药物治疗 对于较为严重的感染,需要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或者抗寄生虫药物进行治疗。如感染严重且病程较长,可同时配合使用支持类药物,增强抗病能力。
狗的常见皮肤病有细菌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传染性皮肤病、寄生虫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免疫性皮肤病、内分泌性皮肤病、营养缺乏性皮肤病、神经性皮肤病和先天性皮肤病等。
其中,细菌性皮肤病和真菌性皮肤病症状相似,容易混淆,需要注意区分。
1、细菌性皮肤病
犬细菌性皮肤病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病原菌主要侵犯皮肤的角质层,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的表皮炎症或脓皮症。犬的前胸、腹下、股内、足爪和肛周为好发部位。轻者出现红斑、脱毛、皮脂分泌增加和结痂;重者转为 wet dermatitis,被毛潮湿、粘结,伴有较严重的脱毛,出现丘疹、水疱、脓疱、浅表性或深在性的脓疮、结痂和苔藓化。少数犬感染后,开始在股内侧出现红斑、丘疹和脓疱,随后扩散至腹下、腹部和四肢内侧,临床上出现大量渗出、脱毛和结痂,极易误认为湿疹或湿疮。该病还应与钩虫性皮炎、真菌性皮肤病、脓皮症、擦伤等相鉴别。
治疗犬细菌性皮肤病,应以杀灭病原、控制感染为主,辅以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的外用药,全身用药为口服或肌注抗生素,如恩诺沙星、头孢类药物等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5-7天治疗;针对皮肤病变可以使用含有抗生素(如氯洁霉索、新霉素、杆菌肽等)的洗剂、湿敷剂、乳剂、软膏或粉剂,如宠芯源抑菌修复液等针对性治疗皮肤病的中药外洗剂。同时,结合宠芯源宠物皮肤养护桑蚕丝巾对皮肤进行保护和修复。
2、真菌性皮肤病
犬主要发生的真菌性皮肤病是黄癣、白癣和猫癣(又称红色毛癣菌感染)。
黄癣主要由致病性皮肤真菌(主要有铁锈色小芽孢菌)引起。开始,在毛干的毛根处发生炎症反应,继之,毛根周围渗出、发炎,形成痂皮环和具有硫磺样臭味的结痂;随后,结痂增大增厚,与炎症的皮下组织粘连,形成圆形、桑葚样或苔藓样的增厚痂皮,病毛易折断、易拔除。常发生于头部、耳廓及其周围,严重时,可蔓延到躯干。病程长,久治难愈,而且能传染给人而引起类似的黄癣,故又称为癞。此外,毛癣菌、紫色毛癣菌和断发毛癣菌等也能引起黄癣。
白癣主要由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等引起。开始,在毛干毛尖和毛干周围发生灰白色小结痂,随着病情扩散,脱毛范围逐渐扩大,结痂和小脓疱也逐渐增多,最后形成大的、带鳞屑的环形脱毛区,病毛易折断,残留的短毛具有折断不齐的特点,皮癣菌检查呈阳性反应。
猫癣主要由红色毛癣菌引起。常发生于头部和四肢,形成圆形、卵圆形或不整形的、有微细皱纹和少量渗出的中央秃发区,周围有小丘疹或水疱形成的红斑区,少数病犬的秃发区可因摩擦而被毛浸润着色(呈灰色、暗红色或茶色)。一般不引起继发性炎症。
治疗犬真菌性皮肤病,应采取内服灰黄霉素,同时配以外用杀菌性(如克霉唑、二硫化硒、水杨酸等成分)洗剂、洗发水、乳剂或酊剂,并辅助以外用药(如皮炎平软膏)进行局部治疗。
综上所述,狗的皮肤病种类繁多,其中细菌性皮肤病和真菌性皮肤病较为常见,但症状容易混淆,需要细心观察和正确诊断,方能采取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