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稀薄是怎么回事?
这属于中医“泄泻”病的范畴,中医认为“泄泻”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为脾胃功能失常所致。 《黄帝内经》指出:“胃不和则卧不安”“饥不欲食”“完谷不化”“大肠小肠,肠胃之膜原也……饮食不化,大肠小肠气盛,发为泄泻。”认为胃的功能失常,可导致肠道气机升降失调、肠腑功能紊乱,遂生泄泻。 宋代《圣济总录》云:“夫脾者,土也。主运化水谷,使五味得当,五脏和平而肌肉丰盛。若饮食失节,劳倦伤脾,或忧思恼怒,气郁伤肝,木虚不能克土,脾虚不能运湿,故令腹胀,呕吐恶心,泄泻下利。”可见饮食不当、情绪因素(忧思恼怒)亦可导致本病。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指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脾胃弱,则元气衰。”强调脾胃虚弱与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的关系,并介绍了其治则:“此病必责之于脾。脾既受伤,四脏之气皆不健行。治当补脾健胃,则诸证自行矣。”李氏认为,虽然泄泻的病因有饮食不节及情志因素,但根本原因在于脾胃虚弱,因此治疗应从补脾健胃入手。
清代吴谦等撰写的《医宗金鉴》则进一步指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提出“治暑莫如健脾”的治疗原则,对后世诊治夏季腹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现代西医认为,急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是引起粪便稀薄最主要的原因。胰腺炎、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也可以出现类似脾虚泄泻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