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小狗肉补吗?
民以食为天,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饮食和营养是中国文化中特别有特色的部分。然而,地域的辽阔造就了中国的多种多样的民族、方言和文化特色。饮食也不例外。
如新疆、西藏地区的牧民,主要以牛羊肉为主;而广东、福建沿海居民水产品则成为膳食的主体。由于我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中强调“以补药兴饮食,以饮食代补药”,各地居民常根据自己的一些独特“经验”,形成了一些饮食习惯。这些习惯,是该提倡还是应该“改革”呢?
狗肉不能天天吃
人们常说“一药一毒”,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情况,可为食物可为药,也可引起中毒。狗肉就是如此。《本草纲目》中称狗肉能“逐水消肿,暖肠胃,助阳气,壮筋骨”等等。现代医学也观察到,经常吃狗肉的人,能使体内血红蛋白、红细胞、尿素氮和肌苷酸增加,从而有利于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强壮骨骼和肌肉。
不过,中医同时也告诉我们,狗肉性属热。无论在一般情况下还是在“进补”时,都应注意一个“度”,否则,容易上火,引起发热、咽喉肿痛、口腔糜烂等。另外,患皮肤病和慢性病的人,均不宜吃狗肉。因此,有“进狗肉”习惯的东北人,还是“悠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