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獒真的是东方神犬吗?
藏獒,名字里有个“獒”字,它是2000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后向汉武帝刘彻汇报时所提的犬种名称,张骞在日月山见到一种高大凶猛的大狗,当地人称“朵”、“噶”、“库”等 ,因张骞不通其语言,且当地牧民语言并不统一,又没有文字,所以张骞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这种犬起了“獒”字名称,但藏民并不认识这个字,也不知道怎么称呼,张骞就根据当地叫法(如“朵”)加上这个字名,称为“朵獒”如记载:“犬,出大宛,名一日天狗,又一日桃林”。张骞当时也不知道这种狗生活在何处,于是记载说:“出大宛”指大狗出在西域,称“天狗”指凶猛如天上神狗下凡,而把狗名与地名合在一起称为“桃林”,实际就是“朵獒”一词的拼音,张骞只是根据发音记了汉字,不知准确含义,在当地牧区,犬种名称一般也只在本家族、本村牧区使用,并不统一。
藏獒从血统上看,并非一个独立品种,而是不同犬只杂交混血的产物。
从1996年起,我就在藏区调查藏獒的源流,曾经访问过20多个县的牧区,访问过1000多牧户,翻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档案,对藏獒的源流作过系统地考证。据调查,在藏北牧区,牧民很少用“藏獒”之名,多称“朵”,即纯种狗。在藏区各地,由于语言、方言的不同,犬名也有差异,如安多地区多称“嘎玛”,雅鲁藏布江沿岸多称“库”,康区称“嘉玛”等。
在所有牧民心目中,不存在藏獒这一品种叫法,只是从犬的毛色、身型、习惯、地域来区分犬名,在牧区,牧民一般认为纯种狗就叫朵獒,而其它狗都是混血狗,没有其它称法。
但据各地牧区对朵獒的毛色、体型等犬相观察,并不统一,有的地区朵獒有白色,而有的地区朵獒颜色不能为白色,否则就不是朵獒,认为朵獒的毛色多为铁青色、褐黄色、棕黑色;但在藏北牧区,认为朵獒以黑色为朵獒、如出现白色不是朵獒,称为“朵”;在牧区还流行一个说法,朵獒不能有黄色,出现黄色就不是朵獒;在牧区,各地牧民都声称本地的朵獒最纯、最勇猛,都轻蔑外地的朵獒,称外地的朵獒不纯、无战斗力,总之,朵獒在牧区没有统一的犬相标准,很难用一个犬名相统称,各地的朵獒也是不同犬相的混血狗。
在牧区,牧民主要从毛色、体型、生长地域来区分犬名,如一个牧区朵獒为纯黑色,而另一牧区朵獒为棕色,则认为两个地域的朵獒血统不同,外地的不是朵獒,本地的朵獒为纯种,外地的为混血狗。在藏南的林区,牧民认为林区的朵獒最纯,战斗力最强,称为林卓朵(林区的朵獒),而其它地方的朵獒都是低劣之狗,称为农朵(农区的朵獒),认为农狗没有战斗力,农区的朵獒没有林区的朵獒纯种。
一个牧区的朵獒在另一个牧区被称为杂种狗,而在藏北一些牧区,把外地狗与本地狗杂交称朵,并以朵獒作为本地的最好的犬种名称,由此证明,藏区各地的朵獒都是混血种,并非纯种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