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狂犬病的潜伏期是多久?
狂犬病(Dog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Virus,RABV)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症状为恐水、畏光、咽肌痉挛等,病死率几乎100%[2]。我国将狂犬病列为一类传染病。 狂犬病的传染源主要为病犬、病猫等家养动物,其次为野生动物如狐狸、狼、豺、獾等。 其传播途径主要是感染动物的咬伤或抓伤;少数可通过唾液等分泌物传播;也可通过黏膜感染。 人感染狂犬病绝大多数是由于被患病动物咬伤所致,但亦可因眼结膜被患者分泌物感染,或因触摸病犬的皮毛、进食被病人唾液污染的食物而得病�,故狂犬病的预防应强调以饲养者为主进行预防。 我国有96.1%的人被狗咬伤后未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其中84%的人从未注射过疫苗 。因此,加强养犬管理、对犬只进行免疫是目前预防人患狂犬病的主要措施之一。
目前常用的疫苗有地鼠肾细胞培养疫苗和Vero细胞培养疫苗两种(图1)。 由于狂犬病疫苗安全性高且经济合理,已成为公认的狂犬病防制策略中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 。但现有狂犬病疫苗的有效期较短,接种后约5~7个月抗体水平下降至检测不到,这给接种者带来一定的不便。为此,近年来各国学者致力于开发长效狂犬病疫苗的研究工作,以期能够提供持久保护力的安全有效的狂犬病预防方案。 目前使用的常规狂犬病疫苗均为基因工程疫苗。1987年,美国成功制备了基因缺失的疫苗株VR-LAIV (即如今广泛使用的地鼠肾细胞培养疫苗),该疫苗在接种者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但其存在病毒抗原性改变以及潜在的病毒重组风险等缺点 。随后,科学家们又相继研制出了其他一些基因工程疫苗,这些药物虽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是免疫持续时间短的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例如,马源灭活疫苗(Mabatox vaccine, Mabavax)和鸡胚细胞疫苗,它们的免疫应答高峰都在3个月内就消失殆尽。
为了克服传统疫苗的缺陷,研究人员开始尝试使用多种技术改进传统的疫苗。如通过DNA转染来制造表达病毒S蛋白的双价灭活疫苗,或是利用脂质体包裹VR-LAIPD2G DNA制作成双价DNA疫苗;同时也有学者选择不同病毒株作为遗传背景,试图研制出能持续刺激机体反应较长时间的疫苗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