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的眼睛如何变化?
我很好奇的是,在野外环境下,猫咪的眼睛到底能看见多少? 为了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得先了解一下,在自然环境中,猫咪的生存状况是怎样的。 根据美国兽医学院的人类-动物互动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有95%的家养宠物猫主,会在室内给猫自由进入的窗户或门;74%的猫主人会允许它们进入卧室;61%的猫主人会让它们上家具、桌子等(这些数据都是指在被调研的30分钟内,猫进过人的房间)。[1]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猫和人类是亲密无间的伴侣动物。它们和我们一样,需要社交、玩耍以及刺激。而自然环境对它们的刺激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自然界中,猫咪眼睛的变色能力与我们人眼差不多——都能适应光线的强弱。因为如果光线太强,它们要是在户外的话,可能会伤害到双眼(人类也会有这种现象,在强烈的阳光下长时间看东西,会伤害视网膜)。
然而,光线的强弱并不是影响它们视力的唯一因素。在自然环境中,影响猫咪视力的还有物体距离的远近。当物体距离它较远时,它会调大瞳孔的大小,将更多的光亮聚集到视网膜上,进而看清远处的事物。反之,对于近处的事物,则会调小瞳孔,尽量的减少光线的入射,以免引起强烈的光线照射引起的视觉损伤。[2] 这跟婴儿刚出生时,母亲带着他们在户外散步时的景象很像。刚开始,他们看不到父母的脸,也看不到近距离的东西,比如妈妈脸上的蝴蝶结或者扣子。但当宝宝慢慢的向父母靠近时,即从远到近移动时,他们的瞳孔会随着光线的强度不断改变。一旦他们能看的清楚近处的物品了,就会停止下来——这证明,调节瞳孔大小,以适应不同亮度环境,是对它们来说很重要的能力。